6月21日下午,经济学院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会在恕园11号楼的多个教室同步举行,全体2026届学生分组参加本次答辩会。经济学院院长王明琳教授、经济系副主任冯晗副教授等学院骨干教师组成各答辩小组,旨在为同学论文撰写提供建议,分析论文中存在的问题,帮助同学们完善论文框架、优化研究设计。
答辩会中,每位同学通过PPT展示,清晰阐述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、理论基础、研究方法、创新点和实施计划等。会议中所呈现的选题十分广泛,覆盖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、乡村振兴路径等热点领域,充分展现出经济学院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经济发展实践的关注,同时也展现出同学们运用专业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探索能力。
在陈述结束后,教师评委针对模型构建、变量选取、数据来源等方面精准提问并进行了深度点评。老师们聚焦研究的逻辑严谨性、方法适用性和数据可获得性,详尽地提出了文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。老师们倾囊相授,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;同学们全神贯注,认真记录宝贵建议,充分彰显了教学相长、共研共进的学术氛围。
答辩间隙,通过走访部分教室,采访了同学们的切身感受。学生牟乐琦表示:“老师们的提问一针见血,直接点出了我设计中忽略的关键环节。虽然答辩时有些紧张,但收获特别大,感觉研究思路瞬间清晰了很多。”经济222班的刘安芯则深有感触地说:“老师指出的数据来源问题确实是我研究的硬伤。评委老师给了几个寻找替代数据的思路,为我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。”同学们普遍认为,这次答辩不仅是毕业论文题目的汇报,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良机。
随着各教室答辩环节的正式结束,学术探讨却并未停歇。许多同学主动上前,围绕开题答辩中收到的优化建议、数据收集的可行方案以及后续深入研究的方案等问题,继续与老师们进行面对面的细致交流。老师们也耐心解答,提供进一步的指导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这种即时的后续交流,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了修改方向,对接下来如何完善研究方案、推进论文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行动路线。
本次开题答辩会圆满落幕。它不仅是一次严谨高效的学术检验,更是一堂生动的集体研究指导课。通过师生间面对面的深度探讨与思维碰撞,大家潜在的问题得以提前修正,模糊的构想也逐渐清晰。为2026届毕业生后续高质量地推进学位论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。带着师长的专业指导与殷切期望,同学们将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了下一阶段的论文研究与撰写工作中。